從單點的據點到島嶼外環帶整體軍事據點群體的活化,從「點」整合為「線」 、從「線」到「面」的島嶼軍事區域保存再生
本計劃聚焦於空間創作、社會設計、行動研究、在地策展、科技藝術、產業創新等六大核心研究領域,根據不同的教師專長進行研究,以未來環境、未來社會、未來治理為三大應用範疇,從島嶼論述到永續台灣的價值論述,期待以環境藝術、幸福生活為最終的目的
島嶼文化、環境、生活的挑戰,是全球永續發展目標SDGs議題的最前沿,島嶼的文化多樣性是設計與藝術靈感的泉源,小尺度的島嶼鄉鎮也是實現未來永續生活的最佳實驗場域,我們重新定位、論述、轉譯島嶼的未來式,將「島嶼轉譯」拉高至國家人文戰略的層次,讓臺灣用文化、設計、藝術能量與世界對話。

透過梳理馬祖史觀來賦予軍事文化遺產新生命,並且藉由重探戰時人民的「心靈地貌」,讓「軍事地景」與之相逢,形成精神空間對上物理空間的組合,有助於深化軍事島嶼多元且複雜的文化論述。

馬祖微學院基於過去累績的成果,從單點的據點到島嶼外環帶整體軍事據點群體的活化,從「點」整合為「線」 、從「線」到「面」的島嶼軍事區域保存再生,結合軍事脈絡、地方文史、區域發展,重新連結據點空間再造的歷史現場,不只是靜態的空間活化模式,而是更關注於空間轉譯活化過程中所浮現的新的文化轉譯可能性。

本計畫導入前瞻科技藝術,進行科技藝術與戰地文化遺產的對話,實踐再造歷史現場的精神。

復育文化藝術空間的多元想像是本計畫策展的目標之一,2022年2月祖轉譯計畫在馬祖國際藝術島扮演重要的基石,加入此次藝術島的展覽。2022年8月26日於成大藝術中心展出的「戰地轉身・轉譯再生」馬祖策展計畫」,將所有參與軍事文化遺產活化的建築圖說,轉化為能與公眾交流與溝通的語言。
邀請國內十三組傑出的建築團隊,陸續投入馬祖軍事據點,不僅是設計再造,保留原有建築樣貌,亦納入新元素,引而誘發與觸及不同族群與世代,對戰地歷史的多面向關注,以及對話反思。